蚁丛文化

易经讲人性的是什么

《易经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,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结晶,其中对人性的探讨可谓博大精深。它认为人性既具先天之本性,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,既有善恶两面,又可趋善避恶。

人性之本性

《易经》认为,人的本性是先天地赋予的,称为"天命"。天命就是人的道德基因,决定了人的善恶取向。其中,乾卦象征阳刚之德,主导积极进取、刚健中立;坤卦象征阴柔之德,主导柔顺包容、厚德载物。

人性受后天影响

《易经》同时指出,人的本性虽受天命制约,但也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。如坎卦代表险阻,若后天遭遇坎坷,则会影响人的性格养成,使其变得消沉胆小;离卦代表光明,若后天身处光明宽阔的环境,则会培养人的乐观自信。

人性具有善恶两面

《易经》认为,人性中既有善的一面,也有恶的一面。爻的阴阳变化代表善恶的交互转换,如阳爻变阴爻代表吉转凶,阴爻变阳爻代表凶变吉。因此,人的善恶并不是绝对的,而是在变化之中。

善恶源于阴阳消长

《易经》认为,善恶的根源在于阴阳消长。阳盛则刚健,阴盛则柔弱。当阳气充盛时,善念会增强,而当阴气占据上风时,恶念就会滋生。因此,调节阴阳平衡至关重要。

趋善避恶之道

对于如何趋善避恶,《易经》提出了"积善成德"的思想。认为通过不断行善积累功德,可以培养善念,抵制恶念。同时,"敬畏天道"也是趋善避恶的重要原则,敬畏天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,顺应天命。

结语

《易经》对人性的论述,反映了古人对人之本质的深刻思考。它既肯定了人性的先天之善,又承认了后天环境的影响。同时,它也强调了人性的善恶交织,以及趋善避恶的重要性。这些思想为我们认识自我、完善自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。(字数:1500)

标签: